陈毅系列传记简介


开始阅读陈毅系列传记

 陈毅(1901-1972)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陈毅结过三次婚,对三任妻子,他都爱之深挚,永不忘怀。
余友肖菊英不幸失足井死,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
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物几首诗。
谁说而今人安在,依稀门角见玉姿。
检点遗物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记否诺言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
正当送葬归来夜,幽幽泉台汝何之?
昔日汝言生者好,我今体味死去高!
艰难困苦几人负,失侣中年泪更滔!

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31年1月,为悼念亡妻肖菊英而写的。肖菊英是陈毅的第一任妻子。1930年7月初,红22军在江西信丰县举办红军干部学校,在开学典礼上,陈毅认识了肖菊英。后来钱益民、彭加伦牵线搭桥,促成了这一桩美满婚姻。但在一次敌机轰炸中,肖菊英为掩护群众落井牺牲。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对故人情。

这是陈毅元帅于1937年10月去江西省兴国县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时,得悉妻子赖月明在游击战中不幸牺牲而写下的一首悲愤凄凉、感情深沉的七绝诗。

赖月明是陈毅的第二任妻子。在“月老”李富春、蔡畅等人的热心帮助下,陈毅和赖月明结合了。后赖月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告密,她被捕牺牲。

春光照眼意为痴,愧对江南统锐师,
豪情廿载今安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这是陈毅在和张茜恋爱遇到“麻烦”时写下的情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4~1972)兼外交部长(1958~1972)。获元帅军衔。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随南昌起义部队南进,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代军长,领导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役。早在建国前,陈毅就参加接待了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1944年底,他受毛泽东委托,就美总统特使赫尔利调解国共矛盾问题研究对策,主张不接受美蒋条件,采取既不妥协也不破裂的政策,以待时机。这一建议被毛泽东所采纳。建国后至1958年任上海市长。1958年起,他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方针,协助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1952年10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苏联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会晤斯大林。1954年10月,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顺访波兰。1955年4月,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和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万隆出席亚非会议。1958年2月,首次以副总理兼外长身份随周恩来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事宜作了妥善安排。1960年,陪同周恩来或单独率团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阿富汗等国,签订了中国同尼泊尔的友好条约和经济协定、中国同柬埔寨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国同蒙古的友好互助条约以及中国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61年5月至1962年5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促使会议达成协议,签订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的议定书》。1963年底至1964年初,应邀参加肯尼亚独立庆典,并陪同周恩来访问非欧亚14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非洲大陆的第一次访问。1964年4月至1965年6月,为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奔波于雅加达、开罗、阿尔及尔之间。当东道国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使会议搁浅后,参与磋商,强调亚非团结,反对分裂,促使达成会议延期的协议。此外,他还多次出访亚非国家,仅对缅甸一国,即达10次之多。其中1963年春和1966年春,先后陪同刘少奇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965年9月在北京发表著名的记者招待会讲话,阐述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表明中国外交的严正立场,在国内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同林彪、江青集团破坏外交工作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969年,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四元帅(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国际形势座谈会”,写出《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书面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美、苏单独或联合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在当时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据此,向周恩来提出利用国际有利形势开展工作的具体设想,成为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战略决策的前奏。周恩来对陈毅的外交才干和风格曾作如下评价:他在对外活动中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之处;他思路开阔,知识深广,眼力敏锐,胆略超人,言谈中往往有新创造、新境界。


【又】陈毅,1912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建国初期,他在陈毅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毛泽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他将名字改成了“陈沂”,从那以后,此陈毅就“变成了”陈沂。2002年,陈沂因病在上海逝世。

【又】陈毅(1873 —?) , 字士可, 湖北黄陂人。清末历任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宪政馆统计科员 等职, 精通边疆舆地。中华民国建立后, 任大总统府秘书、蒙藏院参事。1914 年9 月至1915 年 6 月, 陈毅以北京政府全权专使顾问身份参与签订《中俄蒙协约》的恰克图谈判。1915 年6 月, 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1917 年升任驻扎库伦办事大员。1919 年12 月驻库办 事大员被裁撤, 陈毅奉调回京, 改任豫威将军。1920 年8 月任西北筹边使, 旋改库乌科唐镇抚 使, 成为外蒙古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1921 年2 月, 旧俄恩琴白党攻陷库伦, 外蒙古再次宣布“自治”, 陈毅被北京政府免职。

开始阅读陈毅系列传记

相关阅读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周恩来传
邓小平传
邓小平政治评传
胡耀邦传奇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蒋介石传
张学良传
李宗仁
粟裕战争回忆录
中国元帅徐向前
中国元帅贺龙
中国元帅刘伯承
陈毅系列传记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林伯渠传
潘汉年在上海
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