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行医澳穗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教务长康德黎原本推荐自己喜欢的这位得意门生,到李鸿章1881年在天津开办的西医学院任教,但因两广总督府办事手续烦琐而作罢。孙中山当时对未来职业的一个想法是开药房,但康德黎听说后,特地把孙中山找去,很诚恳地劝说:

  你不应该做这种事情,不能用你的名字去开药房,因为你是我们学校第一届毕业、又是最优秀的学生。在英国,医生的地位很高,按照英国的习惯,药房如同做买卖,是有失体面的。

  受到恩师劝阻,孙中山只好改变初衷。1892年9月,应澳门镜湖中医院约请,孙中山去那里挂牌行医。镜湖医院是华侨办的中医医院,孙中山建议他们兼用西医,引进先进技术,实行中西医结合,这个意见被院方采纳,这也是我国创建中西医结合的开始。

  从世俗的角度看,此时的孙中山过着充裕而自得其乐的小家庭生活。妻子卢慕贞,这时也带着1岁多的孙科从香山迁来澳门一起生活。为了开展医药事业,孙中山两次向镜湖中医院借了3168两白银,12月18日,孙中山在澳门大街仁慈堂附近开设中西药局,自己单独行医。

  孙中山医术精明,尤其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服务态度认真,待人亲切。那时慕名前来求诊的病人非常多,遇上大的手术,康德黎老师还亲自从香港来澳门指导。有一次,孙中山为一位病人切除了一个鸡蛋大的结石,这在当时已是难度很大的手术了。

  但孙中山在澳门的行医遇到了阻力。1893年春,在托葡籍友人向澳门当局申领行医牌照而被拒绝后,孙中山被迫移居广州,开设了东西药局。孙中山的名声在广州又很快传开,来求医的人很多,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活菩萨”。

  “很奇怪,不满两三个月,声名鹊起,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耳闻其名,极端钦佩的。”陈少白回忆那时的孙中山,而孙中山本人在日后也提及“我此前卖药行医每年所得亦不止万余元”。但孙中山并不仅仅志在做一个“好医生”。在澳门的中西医局,就是一个时常有人来聚谈时政的场所。到了广东之后,借着医生职务,“出入衙署,一无阻碍”,他也结交了各种各样的人,为日后从事革命运动打下广泛的基础。

  随着革命的舆论宣传有了相当的进展,孙中山认为革命组织实施革命的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向革命挚友陆皓东、尤列、陈少白等人提出成立革命机关,并定名为“兴汉会”,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时距广州起义已不到两年。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目录

《建国方略图》(图) 1922年6月,孙中山蒋介石合影(图)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合影(图)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图) 东征时的蒋介石(图) 廖仲恺遗体(图)
孙家的新生命 翠亨村的“石头仔”与“洪秀全”
中山舰(图) 中山陵祭堂大厅(图)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图)
南京中山陵(图) 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守灵(图) 孙中山与陈粹芬(图)
初出国门 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 与孙眉的冲突
翠亨村的“反叛者” 香港与檀香山之间 “反清四大寇”
行医澳穗 上书李鸿章遇挫 创立兴中会
密谋第一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流产 流亡生涯被跟踪
贸然闯馆遭不测 康德黎与孟生的大营救 重获自由
转往日本筹划革命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1)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2)
策动李鸿章独立 惠州起义 保皇还是革命
重返檀香山,改造美洲洪门 同盟的欧洲序曲(1) 同盟的欧洲序曲(2)
筹备中国同盟会 亲手建立革命党 三民主义初次登台
萍乡醴陵起义 风起云涌的六次起义 继续论战保皇派
第一次倒孙风潮 第二次倒孙风潮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广州起义,革命的前奏 悲壮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首义第一枪”
革命中心之外的孙中山 矛盾四起的革命队伍 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1)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2) 南北议和
让位 宣扬民生主义,筹划全国铁路 会晤袁世凯
孙中山的全国铁路计划 成立国民党 宋教仁遇刺案
“宋案”真相 对“宋案”犹豫不定的国民党 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二次讨袁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1)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2)
痛失革命同志 一段美丽的婚姻(1) 一段美丽的婚姻(2)
悄然隐退的卢慕贞 陈粹芬:被遮蔽的“红颜知己” 《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完善“三民主义”
就任非常大总统 与陈炯明的分歧 炮轰总统府(1)
炮轰总统府(2) “永丰”舰上的55日 联手苏俄
改组国民党(1) 改组国民党(2) 创办黄埔军校
曲折的北上之路 生命的最后时刻(1) 生命的最后时刻(2)
不尽的哀荣(1) 不尽的哀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