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生命的最后时刻(2)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于是,汪精卫就把草拟好的稿子念给孙中山听。第一篇是政治遗嘱,后来被精练成著名的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乃废除不平等条均,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第二篇是家事遗嘱,内容是:

  全因尽瘁国事,不置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这两篇遗嘱,孙中山都感到满意,汪精卫本想开门取笔墨以请孙中山签字。这时,孙中山听见屋外传来宋庆龄悲哀的哭泣声,便对汪精卫说:“你且暂时收起来吧!我总还有几天的生命的。”

  此后,孙中山的病情更加恶化, 全身浮肿,德国医生克礼继续治疗,又请了留学日本的医生王纶用新发明的药水隔日注射,但是连续注射后,腹水有增无减。至3月10日,孙中山身边的医生已经束手无策。他的脉搏每分钟已经跳到了156次。可是这种时候,他还是很关心东征军的进展,让来京的何香凝告诉廖仲恺,不要来京,以免耽误广州的工作,让汪精卫电报给东征军:“不可扰乱百姓”。

  3月11日上午,守候的何香凝见孙中山的瞳孔已经开始散光了,就叫汪把遗嘱拿出来签字,大家怕宋庆龄再度悲泣,使孙中山不忍签字,何香凝就把情况对宋进行了说明,宋庆龄说,已经到了这个时刻,我不但不阻止你们,还要帮助你们。大家走到榻前请示,宋庆龄含着泪,抬起孙中山颤抖的不能自持的手腕执钢笔在三份遗嘱书上签字。此时,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送上一份由陈友仁和鲍罗廷起草的致苏俄遗书英文稿,由宋子文读给孙中山听。遗书表达了对苏联的敬意,希望国民党在民族革命运动中与苏俄“合力共作”。这一体现孙中山“中俄合作”思想的文件,最终也由孙中山签字。

  这时候,屋子里的气氛悲痛到极点,孙中山神情安详,他对移开签字桌的护士说,谢谢你,你的工作快完成了。周围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孙中山把孙科、女婿戴赛恩叫到床前,告诉他们要“善待夫人”,宋庆龄尤其悲痛到极点。

  下午,他的病情持续恶化,他拉着何香凝的手,连说两句“廖夫人”,何表示她知道孙改组国民党的苦心,“孙先生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的,至于孙夫人,我也当尽我力量来爱护”。孙中山很吃力地说:“谢谢你。”旁边的宋庆龄“哭声惨切”,何一直不离左右。

  11日晚,他处于昏睡状态。深夜4点,他已经到了昏迷状态,猝发妄语,让卫兵一人抱头,一人抱脚,把他放在地上,卫士不敢听命,宋庆龄上前用英语问,“亲爱的,你要干什么?”孙中山说:“我要在地上一睡。”宋庆龄说:“地上冰冷,睡不得的。”孙中山说胡话道:“我不怕冷,最好有冰更妙。”宋明白他在说胡话,侧面垂泪,悲怆不已,孙中山说:“亲爱的,你不要悲哀,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宋庆龄哭道:“我一切都不爱,爱的只有你而已。”众人听罢都忍不住垂泪。

  这也是两个人最后的对话,从孙中山发病到去世的3个月,也是宋庆龄一生中最痛苦的三个月,她基本是每夜守在病榻前照顾,害怕别人照顾不周到。两人结婚十多年来,一直朝夕相处,感情非常之深。《家事遗嘱》中,他将所有的书籍、衣物、住宅等全部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但是,就物质而言,他留给宋的一切,只有2000本书,一些日用品,还有上海香山路由几个爱国侨胞捐赠给他的一幢房子,而且这房子为了给革命筹款,先后典当过三次。

  清晨,弥留之际的孙中山还用断断续续的语言说:“和平,奋斗,救中国。”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代伟人孙中山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9岁。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目录

《建国方略图》(图) 1922年6月,孙中山蒋介石合影(图)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合影(图)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图) 东征时的蒋介石(图) 廖仲恺遗体(图)
孙家的新生命 翠亨村的“石头仔”与“洪秀全”
中山舰(图) 中山陵祭堂大厅(图)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图)
南京中山陵(图) 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守灵(图) 孙中山与陈粹芬(图)
初出国门 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 与孙眉的冲突
翠亨村的“反叛者” 香港与檀香山之间 “反清四大寇”
行医澳穗 上书李鸿章遇挫 创立兴中会
密谋第一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流产 流亡生涯被跟踪
贸然闯馆遭不测 康德黎与孟生的大营救 重获自由
转往日本筹划革命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1)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2)
策动李鸿章独立 惠州起义 保皇还是革命
重返檀香山,改造美洲洪门 同盟的欧洲序曲(1) 同盟的欧洲序曲(2)
筹备中国同盟会 亲手建立革命党 三民主义初次登台
萍乡醴陵起义 风起云涌的六次起义 继续论战保皇派
第一次倒孙风潮 第二次倒孙风潮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广州起义,革命的前奏 悲壮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首义第一枪”
革命中心之外的孙中山 矛盾四起的革命队伍 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1)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2) 南北议和
让位 宣扬民生主义,筹划全国铁路 会晤袁世凯
孙中山的全国铁路计划 成立国民党 宋教仁遇刺案
“宋案”真相 对“宋案”犹豫不定的国民党 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二次讨袁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1)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2)
痛失革命同志 一段美丽的婚姻(1) 一段美丽的婚姻(2)
悄然隐退的卢慕贞 陈粹芬:被遮蔽的“红颜知己” 《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完善“三民主义”
就任非常大总统 与陈炯明的分歧 炮轰总统府(1)
炮轰总统府(2) “永丰”舰上的55日 联手苏俄
改组国民党(1) 改组国民党(2) 创办黄埔军校
曲折的北上之路 生命的最后时刻(1) 生命的最后时刻(2)
不尽的哀荣(1) 不尽的哀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