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孙家的新生命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1866年,已经222岁的大清王朝走过最荣耀、最辉煌的岁月,正蹒跚着迈进它的迟暮之年,这一年也是王朝传至它的第10位继承者——同治皇帝的第5个年头。年初,同治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偕王谭体元率领的太平军余部在粤东的反清斗争,勉强维持着王朝最后的威严。

  1866年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六),当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在中国南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翠亨村诞生时,没有人会预料到,若干年后,他竟然成为中国最后一代王朝的掘墓人。

  翠亨,是广东省香山县东部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的名字,它有一个美丽的寓意:透明晶莹的碧玉。翠亨村在香山县东南,离澳门37公里,背山临海,村前有小溪流过,树木苍翠,风景优美。但是村里的土地多为沙质,居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及杂粮,产量甚低,因此村民大多外出谋生。

  与中国南方很多的小村庄相似,翠亨也是一个保持着旧有习俗的小村庄,风气不甚开化。孙中山后来在海外革命,为了不被牵连,村里人不准孙家在村中造屋;而孙中山当上大总统后,附会者却说孙家因祸得福,占得好风水。

  时至此时,孙氏家族在翠亨村已居住近100年了。1813年,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生下长子孙达成,未及孙达成成年,家中田产已变卖干净,生活日渐困苦。为生计所迫,孙达成在16岁那年就到澳门去做鞋店学徒。3年辛苦的学徒生涯师满后,在澳门一家葡萄牙人开的鞋店作鞋匠,每月只有四元的薪水。这期间还学过裁缝,在澳门一共待了16年。

  在那个普遍早婚的年代,孙达成直到33岁才返回故里,与邻乡杨家18岁的女儿结婚。除了孙达成外,孙敬贤还有两个儿子孙学成、孙观成,他们都因生活贫苦而各自丢下妻子到海外谋生。孙学成1864年不幸在上海附近的洋面上遇难;孙观成1867年则死于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矿区。孙达成夫妇于是后来又承担起照料两个弟媳的责任,因此生活依然拮据。

  孙中山之子孙科后来回忆自己的祖父母时说,孙达成面长颧高,眉毛浓长,双目炯炯,平素总是穿着粗布衣裳,留着长辫子,很有长者风度。他时常吸着草烟,坐在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下,或一个人静静坐着,或向来聚堆聊天的邻里好友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掌故和在澳门的见闻。夫人杨氏温雅端庄,眉清目秀,缠着一双小脚,为人善良宽厚。杨太夫人卒于1910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三日),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运筹革命大业的孙中山没有更多时间回香港参加安葬母亲,此后很多年,孙中山每提及此事,都流露出深深的不安。

  孙达成与父亲孙敬贤有一点上十分相似:迷信风水。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回忆,孙达成终年养着一个来自嘉应州的风水先生。各祖先坟地,都是孙达成亲自挑选的。由于父子两代都醉心于风水,屡屡修建坟墓,花费很大,更加重了当时的家庭困境。

  孙达成夫妇婚后第八年,即1854年生下长子,取名为眉,谱名德彰,字寿屏;1857年生长女金星,3岁夭折;1860年生次子德祐,5岁夭折;1863年生次女妙茜。

  当第3个儿子在1866年降到人世时,按照族谱,孙达成夫妇为其取名“德明”,幼名帝象——据说是孙中山出生后其祖母请算卦先生算命,算卦先生说孙中山是“天子命”,于是孙家人为其取名“帝象”;稍长大后又取名“文”(为从事秘密活动,孙文曾化名中山樵、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杜嘉诺、艾斯高野等。孙中山的名字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被叫响,而日本仍习惯称其为“孙文”,海外则称孙逸仙Sun Yat-sen。公文、函电多自署孙文);5年后,孙达成夫妇又迎来他们最后一个孩子——女儿秋绮。加上祖母黄氏,孙家一共7口人,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

  由于家境贫困,孙眉在家乡只读了4年书,先是在离家里10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给人做长工,16岁那年,孙眉又跟随舅父杨文纳及程名桂一起去檀香山。临行前的路费,还是由二叔孙学成之妻程氏,将租给孙达成耕种的田地,押出其中两亩多筹来的。

  孙眉到达檀香山后,与同乡郑强一同在华侨菜园做工,每月工资15元,他每月省吃俭用,还寄回10元给家里。11个月后,孙眉又转到夏威夷人设立的牧场做工。

  令人惊讶的是,经过多年的打拼,孙眉最终竟然有了“茂宜王”(King of Maui)之称。茂宜岛是夏威夷的第三大岛,孙眉在茂宜岛的牧场从山上一直延伸到海边。一个普通农民,孑然一身来到夏威夷,不太有可能在很短时间买得起这么多土地,孙眉在檀香山的“经济奇迹”显得有些神秘。这也引起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的好奇,她在《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里提到:“我在夏威夷二十多年,了解这里的历史,根据当时的法律,外来人,尤其是没有资本的普通人,如果不和当地的‘公主’结婚,则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土地。所以我猜测伯祖父(孙眉)一定在茂宜岛时,曾娶过当地的土著人为妻。”

  带着这个假设,孙穗芳1985、1986和1991年5次去茂宜岛查访,结果证实了她的推测。“我不但找到了当年买伯祖父的土地的那户人家的后代,而且也证实伯祖父的确在茂宜岛有一位夫人。”孙穗芳找到了那户人家的后代叫Willam Tavares,当时已是位72岁老人,以前做过中学校长,现在是当地报纸的记者,是买主的孙子。在孙眉去夏威夷的100多年后,孙穗芳从实地探访中发现,孙眉与当地人生的孩子叫Charles Awai,他的后代还一直生活在茂宜岛上。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目录

《建国方略图》(图) 1922年6月,孙中山蒋介石合影(图)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合影(图)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图) 东征时的蒋介石(图) 廖仲恺遗体(图)
孙家的新生命 翠亨村的“石头仔”与“洪秀全”
中山舰(图) 中山陵祭堂大厅(图)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图)
南京中山陵(图) 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守灵(图) 孙中山与陈粹芬(图)
初出国门 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 与孙眉的冲突
翠亨村的“反叛者” 香港与檀香山之间 “反清四大寇”
行医澳穗 上书李鸿章遇挫 创立兴中会
密谋第一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流产 流亡生涯被跟踪
贸然闯馆遭不测 康德黎与孟生的大营救 重获自由
转往日本筹划革命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1)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2)
策动李鸿章独立 惠州起义 保皇还是革命
重返檀香山,改造美洲洪门 同盟的欧洲序曲(1) 同盟的欧洲序曲(2)
筹备中国同盟会 亲手建立革命党 三民主义初次登台
萍乡醴陵起义 风起云涌的六次起义 继续论战保皇派
第一次倒孙风潮 第二次倒孙风潮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广州起义,革命的前奏 悲壮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首义第一枪”
革命中心之外的孙中山 矛盾四起的革命队伍 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1)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2) 南北议和
让位 宣扬民生主义,筹划全国铁路 会晤袁世凯
孙中山的全国铁路计划 成立国民党 宋教仁遇刺案
“宋案”真相 对“宋案”犹豫不定的国民党 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二次讨袁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1)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2)
痛失革命同志 一段美丽的婚姻(1) 一段美丽的婚姻(2)
悄然隐退的卢慕贞 陈粹芬:被遮蔽的“红颜知己” 《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完善“三民主义”
就任非常大总统 与陈炯明的分歧 炮轰总统府(1)
炮轰总统府(2) “永丰”舰上的55日 联手苏俄
改组国民党(1) 改组国民党(2) 创办黄埔军校
曲折的北上之路 生命的最后时刻(1) 生命的最后时刻(2)
不尽的哀荣(1) 不尽的哀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