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转往日本筹划革命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伦敦蒙难后孙中山名噪一时,成为一位知名的革命首领。在英国的考察和潜心研究,孙中山对革命的认识迈上一个新台阶,其改造中国的思想也渐趋系统化。

  摆在孙中山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寻找和争取支持他事业的合作力量。孙中山拯救和改造中国的思想是很清晰的,但在实际中如何着手,又与他的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缺乏坚固的组织和稳定的力量作为后盾一直困扰着他,而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和迫切拯救中国的愿望又催促着他。

  在伦敦逗留了几个月后,由于伦敦的华侨很少,也没有中国留学生,孙中山决定前往日本,因为那里与中国相近,消息灵通,便于筹划未来的革命。

  1897年7月1日,孙中山乘“努美丁”号轮船离开英国,经一个多月的漂泊,抵达横滨。

  孙中山重返日本,也引起了日本政府对这位反清人物的关注。1897年,日本外务省派了三个人——平山周、可儿长一和宫崎寅藏秘密前往中国,调查反清秘密会党。而在调查了解中,宫崎寅藏对孙中山渐渐产生了兴趣。9月初,回到横滨不久的宫崎就迫不及待立即前往陈少白住处拜访这位革命者,孙中山充满激情的谈吐,一下子将宫崎征服。

  宫崎在他后来写的《三十三年之落花梦》中回忆了许多孙中山当时的言论,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孙中山的仰慕之情:

  彼何其简而能尽乎,言贯理义之精,语夹风霜之气,若不胜如焰之热情,燃而向上;又不胜如花之辩舌,灿以发舒,此实自然之音乐也,革命之律侣也,此真布鲁东、巴枯宁之流亚也。余首肯,余心折,余私自忏悔。彼其胸中,见数万甲兵;彼其度量,可容卿百辈。……孙君者,可谓东亚之珍宝也。我岛国民,所谓侠,所谓武士道,大和魂者,皆不足当一笑!呜呼!不愧死,亦当羞死!

  经过这次见面,宫崎就下定了追随孙中山的决心。

  实际上,日本政府对于孙中山的态度,也是颇为踌躇的。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后不久,中日矛盾比较激化,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处于争执的状态,其中有一派主张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宫崎寅藏在与孙中山会面的第二天就赶赴东京,向日本政要犬养毅报告。犬养非常兴奋,说:“这是份大礼物,怎能不会他一面?”当即命宫崎到外务省向小村寿太郎次长汇报,要求他接见孙中山。但当时日本政府正设法缓和中日关系,藉以减轻清政府联俄外交造成的压力,所以小村拒绝会见孙中山。

  9月27日,平山周等从横滨陪孙中山到东京拜访犬养毅。“从犬养的家中辞出之后,我们请孙文住在数寄屋桥旁的对鹤馆内。”平山周后来回忆,在登记姓名时,孙中山并不想以真名示人,平山周思索片刻,想到经过日比谷公园附近中山忠能侯爵官邸,遂以“中山”两字登记。而孙则顺手拿笔在中山字下面写了个“樵”字。孙向平山解释说,这个意思表明自己是“中山的山樵”。从此,“中山”之名便渐渐被外界叫起来。

  孙中山与犬养的会晤,为他重新筹划和启动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机会。犬养是日本政坛的一位实力派,代表日本自由民权主义的政治力量。他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亚洲各国联合对抗欧美列强。在犬养毅等人的努力下,孙中山被允许居留日本,从此,孙中山便开始进行一系列活动。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简介 | 下一页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目录

《建国方略图》(图) 1922年6月,孙中山蒋介石合影(图)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合影(图)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图) 东征时的蒋介石(图) 廖仲恺遗体(图)
孙家的新生命 翠亨村的“石头仔”与“洪秀全”
中山舰(图) 中山陵祭堂大厅(图)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图)
南京中山陵(图) 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守灵(图) 孙中山与陈粹芬(图)
初出国门 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 与孙眉的冲突
翠亨村的“反叛者” 香港与檀香山之间 “反清四大寇”
行医澳穗 上书李鸿章遇挫 创立兴中会
密谋第一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流产 流亡生涯被跟踪
贸然闯馆遭不测 康德黎与孟生的大营救 重获自由
转往日本筹划革命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1) 联手康有为的数次努力(2)
策动李鸿章独立 惠州起义 保皇还是革命
重返檀香山,改造美洲洪门 同盟的欧洲序曲(1) 同盟的欧洲序曲(2)
筹备中国同盟会 亲手建立革命党 三民主义初次登台
萍乡醴陵起义 风起云涌的六次起义 继续论战保皇派
第一次倒孙风潮 第二次倒孙风潮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广州起义,革命的前奏 悲壮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首义第一枪”
革命中心之外的孙中山 矛盾四起的革命队伍 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1) 新政府的财政危机(2) 南北议和
让位 宣扬民生主义,筹划全国铁路 会晤袁世凯
孙中山的全国铁路计划 成立国民党 宋教仁遇刺案
“宋案”真相 对“宋案”犹豫不定的国民党 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二次讨袁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1) 新旧约法之争与南下护法(2)
痛失革命同志 一段美丽的婚姻(1) 一段美丽的婚姻(2)
悄然隐退的卢慕贞 陈粹芬:被遮蔽的“红颜知己” 《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完善“三民主义”
就任非常大总统 与陈炯明的分歧 炮轰总统府(1)
炮轰总统府(2) “永丰”舰上的55日 联手苏俄
改组国民党(1) 改组国民党(2) 创办黄埔军校
曲折的北上之路 生命的最后时刻(1) 生命的最后时刻(2)
不尽的哀荣(1) 不尽的哀荣(2)